「新南向」是熱門政策之一,早在20多年前泰揚國際創辦人劉秉二,就已率先前往泰國打天下,寫下熱帶水果傳奇。創業過程挫折不斷,卻能次次將危機化為轉機,讓「榴槤王」地位屹立不搖,靠的正是「擁抱創新、大膽前進」的魄力。

100萬 + 一顆傻膽 獨闖泰國打天下

小英政府上任以來致力推動「新南向」,但我們台商早已前進東南亞二十多載,近幾年才有台塑、中鋼等較大型的企業前往布局,台商南向不僅要面對中國企業積極插旗的競爭,更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困難。

不過,泰揚國際創辦人劉秉二可沒這樣想過,他1990年就隻身前往泰國尋找創業機會,當年他年僅24歲,帶著一百萬和一顆傻膽到泰國打拚,沒想到就在當地成家立業,開啟了台商在泰國的果乾王國。

一次旅遊 嗅到獨門商機

起初,劉秉二在台灣擔任水果貿易業務,一次的泰國旅遊讓他與榴槤結下不解之緣。誰也沒想到,幾年後,世界第一大榴槤出產國的「榴槤大王」,竟然來自台灣,「那個年代都說臺灣錢淹腳目,但也很多早就沒機會卡位了。當時離鄉背井到泰國,單純只想找個機會,成功致富什麼的都沒想過。」劉秉二回憶道。

27年前,劉秉二開始引進泰國的水果,從一星期只出兩噸榴槤到台灣,漸漸擴展到香港、澳洲等國家,出貨量越來越大,最高紀錄曾經一星期就出貨40只貨櫃,將近六百噸的數量,幾乎是整個泰國榴槤的一半出口量。而鼎盛時期,台灣更是泰國榴槤最大的出口國!

泰國的榴槤王竟是台灣人!泰揚創辦人劉秉二早在28年前便「南向」打拚,寫下熱帶水果傳奇。

產業升級、墊高門檻 不跟對手「搶短」

劉秉二能夠成功,主要原因是能快速轉型升級,建立門檻讓短線搶進競爭者跨越不了,並且運用當地特有的資源優勢,讓他在短短幾十年間,從全泰國最大的新鮮榴槤貿易商,變成全球第一大的冷凍及乾燥水果供應商。

現在泰揚的營收主要以冷凍水果、乾燥果乾為主。從單純買賣升級到榴槤加工後,劉秉二買下了三十多公頃的果園,比台北大安森林公園還要大得多,結果,一年的榴槤產量,還不夠工廠裡三天的加工量,讓他得向其他果園合作,每年買進一萬噸的榴槤。

同業複製「瘋」潮 打壞市場

可是,當初劉秉二沒想過要切入果乾市場。當年他賣回台灣的生鮮榴槤,在量販店萬客隆爆紅大賣,但這熱潮也是短暫的,後來有很多同業搶進,加上鮮果價格波動大,他開始思索,要如何讓利潤提升。

「瘋狂期是感情消費,回到理性消費後,就只剩很愛吃的人會一直買,台灣內需又小,那就要做其他打算。」他看得很透徹,認為今年4月馬雲帶起的榴槤狂潮,在中國也會有蛋塔效應,不過中國市場至少還有10年好光景!

鮮果交易如打仗 風險高、周轉快

鮮果買賣俗稱「武市」,意思就是,鮮果市場變動快速,必須搶時效、馬上處理,每天就像打仗一樣,經營者還要主動出擊開發客戶,附帶送貨服務,像是批發商、盤商等。

劉秉二說,鮮果市場特性就是週期性很短,消費者市場也比較容易飽和,只要吃過就覺得沒意思了,就像蛋塔效應,價格波動也很大。當年他引進榴槤成功的例子,讓許多台灣人想複製,紛紛到泰國收購,造成大家競相高價收購,到了台灣卻殺價銷售的情況。當時競爭最慘烈之時,滿載水果的貨櫃還沒到靠岸,他的一個貨櫃就要虧五十萬到一百萬泰銖。

做出差異化 砸錢跨足冷凍市場

因為台灣同業搶進,讓劉秉二決心做出市場區隔,砸下五千萬泰銖,添購四百噸規模的冷凍設備,設下高競爭門檻,讓低資本、搶短的鮮果貿易商無法跨入。

他將盛產時的低價榴槤,利用冷凍延長保存期限,等到淡季時,全市場只有他能供應,就掌握了定價權。冷凍榴槤也有機會外銷到距離遙遠的美國、加拿大,成功將事業觸角延伸到食品加工業的冷凍原料供應。

他也不諱言,剛從鮮果進出口轉做冷凍,營業額一下掉很多,貸款融資銀行都會關切,要泰揚趕快還錢,「創業者承受的壓力很大,很多人身體都承受不住,要靠安眠藥的也不在少數。」他苦笑。

合作夥伴搞「背叛」 促成第二次轉骨

每一次轉型都是機緣,當生鮮榴槤的生意越來越好,導致出口的量實在太大,1997年劉秉二又投資4500噸的冰庫,由新鮮水果貿易轉型冷凍水果,克服了鮮果保存上的問題,同時也能延長產品保存期限,聽起來轉型很順利,其實不然。

這次轉型的轉捩點,是惡性倒閉的合作夥伴無心促成的。當時台灣業者阿膳師一口水餃,以米製品起家,還找過陳美鳳和蔡依林代言,紅極一時。

阿膳師想要拓展事業版圖,找上泰揚合作販售冷凍榴槤,當時談好全台一年要供應7到10貨櫃的量,沒想到阿膳師因為廣告行銷費太高,加上蓋新廠等支出過高,最後資金周轉不靈、惡性跳票倒閉。

被跳票的貨 變身香甜果乾

當時阿膳師才進一櫃,結果還有六七櫃冷凍榴槤(約兩百多噸),偏偏冷凍也有期限,劉秉二念頭一轉,以太空食品為發想,踏上冷凍乾燥水果之路。

2002年,劉秉二擴增了真空冷凍乾燥設備,將榴槤透過冷凍乾燥後,不添加任何調味料、防腐劑,變成水分僅剩3%、吃起來既脆又綿的榴槤乾。更重要的是,沒有令人困擾的氣味,完全顛覆市場及消費者味覺。

以急速冷凍與真空乾燥兩項技術所研發的果乾,除了香氣、甜度不減,也能完全保存水果養分,泰揚的果乾種類,主要以芒果、紅毛丹、香蕉、山竹、榴槤等泰國盛產的水果。

劉秉二應變策略靈活,熱銷的水果乾就是從危機中誕生的。

攜手南僑 「天然」風味進軍中國

隨著目前水果加工市場漸趨飽和,「天然」成為加工市場的重要訴求。由於消費者對健康越來越重視,不少加工廠商除了配方講求天然外,也特別鎖定機能性成分。

泰揚觀察到這點,最近與深耕泰國逾25年的南僑集團合作,共同研發天然冷凍乾燥水果粉末製成的米果,大受市場好評。

果粉製作米餅 瞄準嬰幼兒商機

與南僑合作的米果於2018年第2季底開始銷售,主打健康食品市場,由於泰國南僑基地在泰國,有利進攻印尼、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,也可經營不同宗教的市場。此外,由泰國出口中國的食品,更享有免關稅的優惠。

因此泰揚瞄準全球蓬勃發展的嬰幼兒食品市場,推出天然果粉製成的嬰兒米餅等相關產品,不僅是外銷歐美,更著眼大陸的二胎商機,後市可期。

把「事故」變「故事」 才是創業真本事

這一路下來聽起來順遂,其實不然,劉秉二說,一個外國人初入泰國,當地人怎麼會願意相信他呢?加上語言、風土民情不同,萬事起頭特別難。

掌握貨源簽契作 被農民放鴿子

他說,隨著事業版圖擴大,為了降低成本和掌握貨源,他選擇不在批發市場採購,反而是跑到距曼谷市區三百公里外的產地,和農民簽採購契約,也因為是外國人,就算是契作也很難管理到細節。

曾發生過已經農業合作社簽訂好合約,一公斤60元泰銖,一次要五百噸,結果市場行情可以賣62、63於泰銖,對方就把山竹賣給別人,讓他又好氣又好笑。

「榴的華」商標爆紅 卻遭夥伴盜用

後來,2002年,泰揚轉做冷凍乾燥水果時,決定同時發展中國市場,把榴槤乾取作「榴的華」諧音於香港藝人劉德華,一炮而紅。沒想到,卻被大陸合作夥伴盜用商標,當年一手打造的果乾品牌遭侵占,不僅知名度沒了,投資也付諸流水,直至今日,官司仍舊纏訟中。

與泰揚決裂的「榴的華」只能四處找人代工,因貨源不穩定,盛況也大不如前;而劉秉二以新品牌「Fruit King」重新出發,目前泰揚的營收已超過十億泰銖,不可同日而語。

「發生在別人身上叫故事,發生在自己身上叫事故!」創業跌倒不稀奇,還能爬起來才叫厲害,只怕再也爬不起來,而這些過程都是寶貴經驗,累積這麼多最後都是歸零,傳承二代也沒有用,唯有親身體驗才是自己的。

邁向資本市場 規劃泰國掛牌

走過風險高利潤也高的鮮果買賣後,泰揚現在致力於與其他產業資源整合,變成第一股力量。其次,則是要進入資本市場募資,本來要在台灣上市,評估之後決定踩剎車,選擇泰國資本市場。

目前泰國食品上市櫃本益比很高,知名的「小老闆海苔」本益比就高達36倍。「相較之下台灣食品股掛牌,哪有這麼高的本益比!更何況KY公司在台灣根本就名不經傳,市場氛圍也不夠好。」因此劉秉二評估之後,未來仍以泰國上市為主。

彷彿是天生就是塊做生意的料,劉秉二總是能搶在趨勢之前,看到未來的發展。如何運用手上現有的優勢,與其他產業結合是他目前持續在思考的,除了以乾燥水果粉當作原料帶來的高附加價值產品外,他也瞄準生技市場,從水果提煉萃取出的精華,將會是泰揚未來的秘密武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