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的競合遊戲 需要新的管理思維

文/陳怡婷

「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,為什麼Fintech會崛起?從根本來看,就是源於金融體系統所提供的服務,沒有辦法滿足民眾新的需求。」民進黨立委余宛如說道。

在過去,民眾未能得到的金融需求,不是被壓抑下來,就是遊走灰色地帶,甚至轉移到枱面下進行。而新創業者從不同於金融業者的角度看到需求,藉著科技軟硬體技術,試著提供解決方案,這就是Fintech的簡單概念。因此,Fintech必然是從外部來改革、挑戰,甚至顛覆金融體系的既有思維和運作模式,金融業當然首當其衝。

既然Fintech勢不可擋,政府及新舊業者又要怎麼拿捏自己在新的競合遊戲中的角色?

她認為,Fintech剛萌芽不久,大家都還在摸索各種可能性,因此面對各種討論或建議,都要抱持著開放的心態,勇於嘗試、不怕犯錯,但也不要有定見。基於這樣的前提,現階段政府要多傾聽Fintech業者的聲音,先跳脫「人必歸業,業必歸會」的傳統管理思維,不要急於將Fintech劃分為哪一個業種、適用哪一個法規,避免扼殺了新創的發展空間。

監理沙盒 給新創團隊闖蕩空間

她建議政府,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,採負面表列,讓Fintech新創業者試看看,如果闖出名堂,又獲得廣大的迴響,這時再考慮把它納入體制內來規劃,這樣也才符合管理的效益。萬一沒有成功,自然會被市場淘汰,雖然曾經投入資源,但至少風險可控,後遺症不大,政府自然也不須太早傷透腦筋去管理存活不下來的業種、業務或業者。而這套思維也就是最近她在力推的「監理沙盒」的基本精神。

至於未來修法方向,金管會日前決議,暫時不設P2P專法,鼓勵開放銀行與P2P業者合作。她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。研議銀行投資P2P事業持股可放寬至100%,這個部分先不急著定調,畢竟還沒有人知道P2P的成功營運模式在哪裡。

其實,P2P發展不外乎兩個關鍵,一是客戶,二是徵信。就目前所討論的P2P概念,銀行似乎不太具有優勢;因為P2P的潛在客群就是過去跟銀行的往來不深,甚至沒有往來的一群人,自然也沒有信用紀錄可言。

再者,台灣的聯徵中心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個人及企業徵信資料,但受限規定,只有銀行業者能索取、使用這些資料。若未來能換個方式,由借貸人自己向聯徵中心申請自己的個人信用資料,再交給P2P平台進行信用評級,一樣可以達到借貸的目的。

初步解決徵信問題後,同樣可採用監理沙盒的精神,讓有能力的業者在風險可控的環境下進行各種嘗試,發展出最具競爭力的P2P模式;等到市場能夠接受、業務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後,再導入適合的法令規範。

余宛如認為,不妨把這一波Fintech的衝擊視為金融業轉型的契機,或許更能以正面、積極的態度面對眼前短暫的混亂。

開放、創新當然是社會進步的引擎,但是創新必須是負責任的創新,創新也必然會挑戰既有的體制。不必然要全盤推翻舊制,但檢視既有的法令規章,修正不合時宜的規定,或賦予新的功能,這樣才能維持社會繼續前行的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