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口老化趨勢下,生技醫療的長線需求不容忽視,亦是全球政府重點推動的產業。或許之前台灣生技股的高度本夢比曾經嚇壞你,但跳脫這樣的迷思,從基本面看生技股,仍然有未經雕琢的璞玉等待慧眼發掘。

生技股已疲弱整理長達一年以上,加上今年以來,台股躍上萬點的時間已經超過3個月,由電子股領軍的趨勢未減,因此在生技股選股方面,法人回歸基本面,偏好有實質業績的生技股,預估生技將各自表現,其中醫材、保健食品族群,以及利基型製藥、農業生技中的高獲利成長股較有表現。

台灣工銀證券投顧前投資研究部協理廖昌亮認為,新藥股一旦取得藥證後,就應仔細檢視其實質獲利能力,故評價新藥股將逐漸由本夢比進入本益比的階段。

掌握基本面原則 注意大環境轉折

在此波生技多頭修正循環中,大家耳熟能詳的新藥股首當其衝,或許是多數投資人已知其利多與產業故事,短期間僅在檢視其實現的程度,故缺少神祕感與想像空間,且一旦臨床試驗結果不如預期時,股價將劇烈波動。

廖昌亮提醒,可以考慮基期較低的大型學名藥股、MSCI成份股,或是有實質獲利的醫材股、績優的保健食品股及醫美股等,以其作為防禦性的投資組合為佳。

同時,要小心大環境變數影響,台股近期創下史上最長萬點以上的紀錄,在美國Fed將進行縮表及升息的情況下,萬點後的修正是必然的,生技族群自然也沒有例外,恐怕已在低點徘徊的生技股還要再隨大盤修正一成以上。

誠如廖昌亮在稍早的鉅亨網專題〈台灣生技的拐點到了嗎?〉之中指出,台灣生技產業再起仍需要時間重整信心,最快要到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,部分個股才有機會重返榮景。

他進一步分析,新藥指標股浩鼎,最快也要2018第一季才有消息確定是否進行OBI-822第三期人體臨床 (Phase 3),而藥華藥及中裕藥證拿到後開始銷售,恐怕也要等2018下半年才有本業和授權里程金挹注。

Q2財報少數報捷 幾家歡樂幾家愁

依據新藥、原料藥及醫材等分類,生技股各次產業第二季獲利不一。新藥公司第二季普遍仍呈現虧損,如中裕 (4147-TW)浩鼎 (4174-TW)藥華藥 (6446-TW) 等。統一投顧認為,中裕、智擎 (4162-TW) 的瓶頸是旗下新藥銷售潛力相對有限,權利金 (Royalty) 對EPS的實質挹注程度恐難以再大幅推升目前的高股價。

至於壓抑藥華藥股價的主要因素,則是旗下最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P1101於2016年底所公佈為期一年的Phase 3治療結果,並未勝過價格不到1/100的對照組藥物 (HU)。雖P1101有副作用與致癌風險較低的優勢,但若要在PV患者、保險公司、醫師三方之間都能被認同,必需進一步提出後續治療的追蹤與良好的數據。

法人認為,下半年新藥股仍處於沉潛期,未來須以實質的銷售額、臨床進展、國際合作來逐漸贏回資本市場的認同;而風波不斷的浩鼎,也將於2018年上半年正式展開人體臨床三期 (Phase 3),若司法一審判決有正面結果,除了公司股價可望逐步回到應有的價值外,部分價值被低估的新藥公司亦可望回歸市場認同。

神隆 陣痛期將過 轉型成效逐漸浮現

原料藥如神隆 (1789-TW) 因學名藥客戶調整產品線,第二季毛利率不如預期,是短期的利空因素。況且歐美的學名藥用原料藥市場成長趨緩,而代客研發業務、策略合作產品貢獻落在2018年,預期2017年營收成長動能有限。雖然上半年台幣大幅升值,預期匯損將抵銷原有成長、獲利不如預期,但已見營運谷底,法人預估,最慢2017年底至2018年上半年將谷底翻揚,在代客生產、代客研發與合作案明顯成長下,轉型成效浮現。

神隆積極跨足製劑領域,第一個血癌針劑合作案將於近期取得藥證。近年神隆積極垂直整合,已向美國FDA提出兩項上市申請 (ANDA),第一個產品針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Decitabine,神隆與策略聯盟夥伴針劑藥廠賽進 (Sagent) 評估第四季有望獲血癌針劑Decitabine藥證;第二個產品是新藥客戶去年提交的急性皮膚炎抗生素新藥申請,最快今年底FDA核准上市,歐盟亦有望2018年核准上市。

法人認為,神隆整體營運仍應待2018年1~2項策略聯盟/自行研發學名藥美國上市,以及2019年台南針劑廠、常熟廠分別經FDA/CFDA查廠後,成長動能轉強將更明確。

台耀 Q4回神 營運動能轉強

台耀 (4746-TW) 因抗UV系列營收貢獻持續下滑,上半年營收年減24%,每股稅後盈餘1.92元,也低於去年同期的2.86元。

台耀學名藥客戶距核准已到最後階段,同時受惠多家學名藥客戶爭取產能,訂單排程已到第四季,新產線於7月投產,可增加約13%產能。隨著維他命D衍生物客戶開始拉貨、膽固醇/磷酸鹽結合劑新產線投產,法人預估,台耀9月後營收動能可望轉強,第四季達全年高峰,全年營收年減幅度可望減緩。

另一方面台耀也從原料藥出發,進行價值鏈的整合,包括透過轉投資布局新藥與生物相似藥,亦不排除向下游延伸,包括布局生物相似藥台康 (6589-TW) 及新藥公司台新藥。台新藥合併日本Sosei集團旗下的全資公司Activus,取得該公司自有奈米化技術平台 (APNT) 平台,以及該公司正在研發中的兩項新劑型新藥產品。

醫材揮別Q1匯損陰影

至於醫材股,雖然如金可-KY (8406-TW) 受停產事件衝擊,獲利亦不如預期,不過精華光 (1565-TW) 年底前新產線將啟用,預估將帶來新產能,看好2018年展望。

精華光學為全球第五大隱形眼鏡製造商,市占約2%,日本為其主要市場。元富投顧認為,精華2017年營運仍須仰賴日系客戶的表現,看好第三季營收表現,預估全年營收63.76億元,EPS 31.26元。

統一投顧則認為,2017年下半年醫材本業營運狀況將普遍回升,且第一季的鉅額匯損可望部分回沖,加上2016年下半年的低基期,預期醫材族群下半年獲利成長可期。

保健食品雙雄火力全開

保健食品雙雄之一的大江 (8436-TW),2017年6月起營收將持續創高,大江第二季成長來自飲品與面膜,且費用有效控制,EPS 1.86元優於預期。法人分析大江已站穩中國市場,且歐洲面膜客戶2017年底將開始釋單,歐美市場開始發酵之下,預估今年全年EPS 8.05元;2018年成長來自歐洲面膜客戶與魚油,預估EPS 10.65元。

葡萄王 (1707-TW) 今年以來營運動能雖暫時熄火,但預期下半年將受到大江的高成長與高評價所帶動。第二季本業、業外皆亮眼,EPS 2.38元,累計上半年EPS 4.3元。

葡萄王董事長曾盛麟表示,代工為主的子公司上海葡萄王今年目標成長20~25%,今年獲利將超過18年來的營業額新高紀錄,且看好中國掀起的大健康產業浪潮,上海葡萄王新增包括直銷、微商、藥廠,和跨足保健食品等大客戶;台灣葡萄王亦推出新產品、生技觀光工廠「健康活力能量館」也於7月底開幕,三大成長引擎同時成長,今年動能可期,法人認為,全年營收仍有機會年增 5~10%。

生展 開拓外銷有成

以保健食品為主要營收來源的生展 (8279-TW),今年EPS有機會挑戰5.5元以上的歷史新高。法人預估,生展2017年的保健食品營收就有7億元,年增36%、EPS 7.1元,主要受惠於雲南白藥益生菌原料訂單;預估生展2017年全年營收則為9.9億元,年增29%,且年底前有機會打入馬來西亞連鎖藥妝店供應鏈。

元富投顧分析,生展從製藥切入保健食品,益生菌品質優異,且生展開拓外銷市場有成,2017年成長動能強勁,考量即將進入保健食品傳統旺季,後市可期。

跳脫本夢比迷思 回歸基本面才是王道

美國生技股也是經歷過1990年代的泡沫,跨過不穩定的階段,才走到現在的榮景,台灣生技產業雖然很難與之相提並論,但跳出本夢比的迷思,回到基本面選股,台股中不乏有生技股仍是未經雕琢的璞玉。

畢竟全球人口老化是不爭的事實,生技醫療是長線需求的產業,亦是全球政府推動的重點產業,生技產業站在趨勢上的前景不變。

生技其他族群雖缺乏整體性的成長,但亦有具利基的高成長公司各自表現,不管是法人還是一般投資人,回歸基本面分析,在考慮大環境變數擁有的前提下,實質收益的生技次產業原料藥、醫材和保健食品股價在修正後可逢低買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