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年44歲、雜誌主筆郭莉芳,跟大多數台灣上班族一樣,在法律上屬於「勞工」身分;跟許多人相同,在剛進入社會工作時,她是不折不扣的「月光族」;開始存錢投資後,又遇到2000年網路崩盤,投資狂跌七成,只能忍痛認賠出場。
然而現在的她,不但出書教人投資,還生了四個小孩,對於未來信心滿滿。因為,這二十年來她早靠著記帳及投資理財,蛻變成三年存百萬元的理財講師。
郭莉芳大學畢業後進入女性雜誌工作,雖然月薪近三萬元,但愛亂買東西的她,每到月底仍常為缺錢煩惱。工作兩年後才覺醒,開始每月5000元定期定額基金開啟投資之路。「其實我就是標準散戶選基金,」她坦承在不懂投資的情況下,這是存錢的好方法。而幸運的是,由於正逢多頭市場,投資什麼多半都會賺錢,她亂矇買的二檔基金,帳面報酬率一檔超過20%,一檔超過15%。
但當年她不懂停利的重要性,碰到2000年科技網路產業大崩盤,全球股市大跌,無一倖免。她到現在都還記得收到銀行對帳單,看到從正20%跌到負70%時,總是心想:「下個月應該會漲回來吧!」沒想到大勢已去,最後只好在狂跌七成時停止扣款。
這樣的經驗沒有讓郭莉芳縮手,反而讓她開始有不同的投資理財觀念。例如設定停利點從早期的20~30%,到現在的10~15%,不受市場環境起伏影響而停損。小額的定時定額長期投資計畫,最好是分散風險投資不同標的,不用擔心進場時機點,只要做好長期投資的心理準備,至少能持續扣款三年以上,就算一開始買在高點,只要花一點耐心,最終還是會嘗到獲利的果實。
記帳控制開銷 投資為自己加薪
從年輕就開始記帳至今19年的郭莉芳提到,如果不養成存錢習慣,從年輕就開始為自己的退休「存老本」,光靠勞保老年給付或是勞退新制月退金來支撐老後生活,肯定不夠用。
以她現在薪資來看,65歲退休時每月勞退金約可領3萬元,但她希望退休後每月至少有5到6萬元生活費。因此將自己與小孩的每月非必要額外開銷控制在15,000元以內。以基金與股票做為主要標的,採5:2的比例進行投資。每月固定投資3、4萬元定期定額基金,股票則選擇五年以上殖利率4.5%的個股長期配息配股。偶爾有額外演講收入,她會投入單筆基金賺波段財。
值得一提的是,跑保險新聞超過十年的郭莉芳,保險觀念也比其他人少了很多迷思。每個小孩的年繳費都不超過一萬元,因為與其為孩子投保高額度住院醫療險,不如額度減半,補足父母不夠的額度。小孩理賠率最高的險種就是意外醫療險及實支實付醫療險,保費親民保障也實用,這兩種險種都是附約型態,所以保費相對便宜很多。
不管年金改革怎麼改,未來「繳更多、更晚領、領更少」已是必然趨勢,郭莉芳認為,是否可提早退休,主控權在自己手中。與其指望老闆加薪,不如努力學理財,每月為自己多存一點,年年幫自己加薪。